陈志端 博士 讲师
博士,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,博士后在站
研究方向:
韧性城市理论与规划方法;生态城镇政策与规划设计。
个人经历:
201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规划系,获工学博士学位。
2017年至今北京建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。
社会兼职:
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专委会 副秘书长。
发表论文:
《基于CAS视角的韧性城市系统理论研究及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》博士论文
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绿色生态城市发展.城市发展研究,2015(2).
低碳生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.城市发展研究,2014(1).
Resilient Planning: Building Resilient Cities. AESOP-ACSP.2013
Resilient Planning Frame for Building Resilient Cities. IACP.2013
中国城市低碳生态化水平评估——低碳生态度的构建与应用.建设科技 2012(6).
推广绿色建筑,营造低碳宜居环境. 城市发展研究 2012.
让街道承载更多的社会功能. 科学新闻,2011.
济南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建设反思与应对.中国城市规划年会,2008.
香港新市镇:新世纪的再审视.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.2008.
主编或参编著作:
《震后重建案例分析(修订版)》
《地震灾后生命线工程修复加固与重建技术(修订版)》
《世界城市报告(2013-2014)》(译制组成员)
《兼顾理想与现实—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示范初探》
《生态宜居城市建设——河北省城市转型发展探索与实践》
主持或参与研究课题:
弹性城市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,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;
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示范评价,美国联合技术公司(UTC);
促进生态城市在主流实践中的实施研究,住建部科技司;
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评价机制研究,中国科协;
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指南,德国国际合作机构(GIZ);
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战略,中国工程院;
城乡规划动态监测技术集成研究,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。
主持或参与实践项目:
海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;
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;
广东省顺德市总体规划;
珠海市产业新城空间布局研究;
株洲云龙生态新城规划指标体系研究;
淄博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;
河北蠡县美丽乡村建设指引研究;
咸阳市渭城区中国周礼小镇概念规划;
日照市中国传统民居博物园概念设计;
广州市天鹿湖地区城市设计。